学院新闻

青春力量在一线绽放——公共管理学院大学生实习项目纪实

   2025年07月23日 13:44

撰稿人:马玺芮、求佳喆、王佳汶


为深化理论与实践的融合,打造新时代高素质、专业化的公共管理人才队伍,公共管理学院与大连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开展2025年学生实习活动。公共管理学院6名硕士研究生和16名本科生走进中山区、沙河口区、甘井子区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,参与社区治理、便民服务、就业帮扶等工作,在实践中锤炼本领、增长才干,用青春智慧为基层治理注入新的活力。

公共管理学院 2022 级本科生马玺芮,在中山区桃源街道环山社区居委会开展实习,其间参与的 “党心连民心 服务暖人心” 迎 “七一” 便民服务大集,成为她基层实践中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实习期间,她深度参与了这场便民服务大集的全流程工作。前期筹备阶段,为精准匹配居民需求,她协助设计调研问卷、跟着社区工作人员走访入户,在与大爷大妈的拉家常中记录下 “免费理发”“家电维修”“健康问诊” 等高频需求;整理分析数据后,又和同事们一起更新共建单位资源清单,联络 19 家合作单位敲定服务内容。从 “纸上方案” 到 “落地清单”,她在反复沟通中学会了协调资源,也读懂了 “群众需求无小事” 的分量。

活动当天,马玺芮负责物资分发回收与现场拍摄。上午 9 时,大集正式开场,磨刀、测血压、政策咨询等摊位前挤满了居民,500 余人参与、400 余人次享受服务的热闹场景,让她真切感受到 “服务群众” 不是抽象概念。看着居民接过宣传资料时的笑脸,她深刻体会到:党建引领的意义,就藏在整合资源的巧思里,躲在贴近民心的服务中。

“基层工作者的脚步,丈量着治理的精度;群众的笑容,标注着服务的温度。” 这场大集让她明白,基层治理的初心,就是把每一件 “小事” 办到群众心坎上。

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2022 级本科生求佳喆,在大连市高新区凌水街道栾山社区实习,在基层治理的一线感悟责任与担当。

“人在格中走,事在格中办”——这句话在求佳喆的网格走访经历中,从陌生术语变成了鲜活实践。

初到社区,她跟着网格员逐栋入户走访,用“一户一档”细致记录居民生活状况:独居老人的用药需求、上班族对社区活动的建议、租户对周边配套的期待……每一条信息的背后,都是“民生保障”的具体体现。她愈发清晰地认识到,网格不仅是管理单元,更是连接民心的纽带:社区工作人员用脚步丈量责任,用耐心回应每一份期盼,让“被重视”成为居民心中最踏实的安全感。

与此同时,她积极投身国画课程、反诈宣传、救援培训等6项志愿服务活动,从协助布置活动场地,到向居民讲解骗局套路,再到引导参与者进行救援实操,累计服务200余人次。当看到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多元文化服务,邻里间因共同参与而愈发亲近,她真切感受到专业志愿力量的注入,正让社区成为有温度、有凝聚力的“大家庭”。

“基层治理不是冰冷的制度,而是看得见的温暖。”求佳喆说,无论是网格员记录册上密密麻麻的笔记,还是志愿者臂上鲜红的袖章,都在诉说着:每一份扎根基层的付出,每一次贴近群众的服务,都在为社区治理注入温情与活力。

在大连市甘井子区周水子街道实习的王佳汶,深度参与 “直播带岗” 活动,以创新之举架起就业桥梁,展现出卓越的执行力与创造力。

筹备阶段,她协助街道人社专员梳理辖区优质企业资源,筛选出 10 家涵盖科技、服务、养老等多个领域的企业。她负责协助企业整理岗位信息,细化岗位职责、薪资待遇、晋升路径等关键内容,与企业代表沟通直播流程,模拟求职者可能关心的问题,帮助企业提前准备应答方案,同时通过多种渠道预热宣传,为直播积攒人气。

直播当天,王佳汶作为主播之一,与其他企业代表主播一同在甘区人社直播间向求职者推介岗位。她不仅详细讲解所负责推介企业的岗位细节,还努力通过 “场景化推介” 展现企业的发展前景。直播过程中,她及时、准确地回应求职者通过弹幕提出的各种问题,对于需要企业进一步确认的问题,也迅速与企业代表沟通后给出答复。60 分钟的直播累计吸引 1.2 万人次观看,互动留言超 300 条,直播间后台同步通过数据分析进行 “一对一” 岗位推送,大幅提升了人岗匹配效率。

此次 “直播带岗” 让她深刻体会到这种形式创新打破了时空限制,让信息交流更直接、人岗匹配更高效,也让她对基层就业服务工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。

此次由公共管理学院与大连市委社会工作部组织共建的实习项目,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,让他们在基层岗位上发光发热,积累经验。而这些同学也不负所望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,为基层治理注入青春活力,也为后续更多校地合作项目中的学子们树立了优秀榜样,激励着大家积极投身基层,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。



编辑:王雪

审核:陈家晶

版权所有: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  地址: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凌工路2号